对【为爱冲锋的勇士】的意识形态分析

现代婚姻制的引爆

Posted by Yinode on Monday, January 2, 2023

TOC

“为爱冲锋的勇士”这一事件本身的真实(Real)维度并不在于现实性的维度(事情的真相,到底有没有破坏婚姻契约),而在于人们对这个事件的观察之中。就如同法国大革命的真相并不在于某种现实性的暴力之中,而在于整个欧洲对大革命的想象图式。

所以“为爱冲锋的勇士”这一事件的真相就恰恰在于为什么这个故事唤起了青年人(主要是青年男性)极大的共情,他是如何在意识形态的维度上发生短路的?观众如何在故事之中看到自身?

我认为这一故事的核心在于观众从中看到了现代资本主义正在摧毁传统契约性的婚姻,中国青年男性所幻想的婚姻还停留在一种固着的契约性的婚姻,这种婚姻以持续性的契约式剥削为基础,丈夫可以在这种婚姻内部持续性的对妻子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养育,教育,占有,服从,所谓的娶妻娶贤),但现代资本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细化的劳动分工,生产类似于小鲜肉这种审美符号,生产各种所谓的爱好,兴趣这种可消费资源)事实上已经在破坏这种典型的资本主义契约婚姻(但我认为中国的婚姻模式还保留相当的封建剩余)。

我甚至可以说,我们正在处在一个事实上的一夫多妻,也可以说一妻多夫的时代(主要还是以一种男权资本主义的形式体现),资本主义的法权定义了抽象的诸如自由,人人平等,一夫一妻等抽象形式,但是事实上,或者说在其内容上,一个资产阶级通过一整套的剥削和生产系统已经做到了如今婚恋市场的彻底错配,一方面这种错配以时间的形式体现,年长的有地位的资产阶级可以通过这种系统轻易的俘获相对年幼的享乐对象,相对应的年长的女性会因为自身生殖力的退化和审美符号的脱节沦落到一种过期商品的境遇。一方面以量的形式体现,一个资产阶级可以拥有大量的性享乐对象,整个市场都是他的享乐花园,而大量的农村未婚男青年会因为无法给出的功利主义(足够的资产)和享乐主义(审美等级制)的答案失去在婚姻市场内组建家庭的资格。

我们在这里可以隐约看到马克思对于产业后备军这一现象的分析:

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那么家庭到底是什么,在这里我借用阿尔都塞的定义,家庭是一种AIE(主要是通过AIE的方式运作),即“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家庭归根到底是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的实现,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从具体上来说,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稳定的养育单元,一方面是劳动力的生产(养育子女),一方面是训练这种劳动力对于生产关系的服从(道德,伦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能够把一个个体询唤为一个社会构件,即主体,其次是对家庭这种装置本身的再生产(子女长大之后又能建立家庭)。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家庭显然是维系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同时是维系生产关系再生产的要素(是否是必须要素?),那么为什么资本主义会不受控(资本主义当然是不受控的疯狂机器)地摧毁自身的根基? 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体现嘛?是因为一些中国的历史性因素嘛?在此,我目前还没有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理论

最后,观众们所认同的无非就是用一种存粹的死亡驱力(光脚的持续奔跑,骑行)的愤怒来应对这场悬殊的统治。